磨鏡:了解鏡頭特性的磨合過程。絕對不是真的拿去磨
以下都不是什麼作品,沒有構圖,不帶什麼美感;只是想測試看看一些東西。
▲本日主角
- Carl Zeiss(蔡司)隨著二戰結束而面臨的分家的命運。
- 東西兩德即將對峙之際,蔡司主要光學研發人員把能搬的走的東西都帶去了西德,成為Carl Zeiss,或稱西蔡。
- 而留下沒走的,則在Jena這個地方,重整旗鼓,改稱Carl Zeiss Jena,俗稱東蔡。
- 不論那一蔡,在台灣的價錢都被炒的飛天高。
- Tessar則是一種4片3群的鏡頭結構,好處是像差較小,屬於老鏡裡銳利(邊緣對比高)的結構。有人稱其為「百年鷹眼」。
- 這結構仍普遍存在,許多家用小DC上也都這天賽結構,所以不用過度興奮。
- 比較聞名百年鷹眼通常指的是f2.8/50mm那根;而今日這根則更為罕見,存在年代為:1946~1953相對稀有。
▲側逆光
- 有著老鏡常見的立體感。暗部欠曝區域偏冷。
▲順光
- 順光下,色彩還原比起逆光好一些。紫色更加自然。
▲反差環境
- 側逆光從畫面左上到右下斜切。
- 黃色並沒有特別「跳」。
▲陰暗環境
- 這是一個黑紗布底下的植栽環境。這種場合,似乎特別適合這根鏡頭。
- 對照環境(兩旁綠葉)的稍微欠曝,身為主題:台車上的各式火鶴花顏色卻依然鮮活,不受影響。
▲室內環境
- 曝光算保守,可是那張再常見不過的紅色塑膠椅顏色怎麼會那麼…跳。
- 藍色的表現也不錯。
▲暗部細節
- 這張刻意偏欠曝了。
- 火鶴花上的細節,以至於葉脈紋路,仍可辨。
- 老鏡的另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對於暗部細節的保留,普遍優於現代鏡。
- 只是這種東西其實很考手動對焦…萬一開放光圈都還欠曝的情況,那就是對焦地獄了。
▲逆光白翳
- 這根雖然有T鍍膜,但是抗曜性能一樣相當的爛。
- 蔡司鍍膜我看過幾種:
- T鍍膜:Transparency代表透明。原用在夜間偵照用。
- MC鍍膜:多層膜。
- T*:米字符號代表更進化、更高級。T*相對就是最高性能鍍膜之意。
- 還是那句話,老鏡想碰鍍膜,找賓得士(Pentax)的Takumar系比較實在。德鏡拼的是鏡片工藝。
- 逆光之下,縮點光圈,很容易就拍出這種風格的照片。
▲側逆光白翳
- 就我自己的感覺這根散景本來就軟趴趴的,白翳之後更加軟爛。
- 我想善用逆光,應該可以拍出不錯的清淡人像。
▲人
- 純吃現場光,不打燈。
- 除了光圈小了點之外,表現我滿意了。
延伸閱讀:
磨老鏡.信乃達 Retina-Curtagon 35/2.8
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35/2.8、Retina-Xenar 50/2.8 (DKL)
新舊之間,現代鏡與老鏡
2010 照片的故事 我的攝影元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你的留言。不論是:正面、負面、建議都非常好。
為了保護你留言的隱私,以及避免垃圾訊息,留言會經過審核後才公開。
若要私秘留言,請特別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