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我女兒《花花》、 寵物、 食物、 還有攝影記錄

你可以在以下網址聯絡、發問或留言給我http://www.facebook.com/3Flowers
sleeper0405@gmail.com

星期五, 9月 17, 2010

改變中的飲食紀實照片 立體感2.簡介


囧,找不到圖當封面,隨手抓一張愛河夜景敷衍一下。XD





  • 本文結構主要有二:


一、立體感的來源:1.構圖、2.光影
二、淺談光影:1.透視、2.細節、3.亮調還是暗調


  • 有兩件極為重要的觀念要先敘明

引用空氣君的話:


  1. 我所謂的立體,是在景深範圍內的立體,不需要散景虛化襯托的那種立體。」
  2. 本文只談立體感,並不談「曝光、測光原理」


廢話不多說,開始。


一、立體感的來源:

1.構圖


  • 照片是完全平面的東西一張,要怎樣讓裡面的內容立體起來?這問題早在攝影還不存在之前就有人在研究了那些人就是,畫家
  • 有相當多繪畫構圖可以呈現出立體感,例如透視 原理無非就是,讓大腦看著畫面,潛意識中產生有前後距離之分的錯覺。接下來花爸我參考SDF上空氣君的文章,寫兩類採構圖營造立體感的方式。


1-1 前後遮擋(破壞形狀)



  • 當圖中有腦袋熟悉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可能被別的東西所遮擋破壞了形狀人腦對於異常破壞的形狀會特別敏感,藉此也可以產生立體感
  • 如上圖,湯匙的圓形是我們熟悉的形狀與認知,筍片遮擋破壞了湯匙的形狀,於是你可以感覺得到誰在上(前)誰在下(後)





這兩隻手也存在破壞形狀取得立體感的情況


1-2 透視


  • 透視可以細分超級多類: 線性透視、遞減透視、大氣透視、影調透視、色彩透視。我沒那麼厲害,這部份只介紹兩種。影調透視留待光影部份介紹。切記,不要死背這些東西,攝影應該要開開心心而不是如履薄冰。





線性透視(遞減透視)應用


  • 斜線會帶來空間深度
  • 本來應該平行的東西,如果變成不平行的斜線,例如梯形,就會產生空間的深度感





線性透視引導視線


  • 我知道這張水平歪斜了,而且看久會暈。不過正是因為這些線條最後都遞減收斂到左方一個視覺上不穩定的地方之故。
  • 或許你也感覺到了,線條的多寡與斜度會深切影響引導視線及透視的強弱廣角鏡頭在前景能容納更多的斜線,所以相較於望遠鏡頭更能加強線性透視
  • 附帶一題,這張是採氾焦方式拍攝,整張都在景深內。
    呼應開頭最重要得那句觀念:
    我所謂的立體,是在景深範圍內的立體,不需要散景虛化襯托的那種立體。





遞減透視應用


  • 形狀相似的東西(西子灣的蘿蔔蹲),排成線性慢慢縮小。可惜這張主題不在線條引導的位置上,不算是好的構圖,請別太計較。





▲這也是線性透視。




二.淺談光影
1.光影也會影響透視

影調透視


  • 我們的眼睛,習慣先看曝光正常的區域,接著是明亮的區域,我戲稱他是知覺的趨光性。
  • 於是明暗變化,就會給人視線的引導指引與線索,產生出立體感。
  • 另外不同的明暗度,也會影響色彩的影調。透過深淺不一的色調,加強空間深度感,產生所謂的影調透視。





光影漸變


  • 這張光影真的變化不是很大;不過依稀可以把方塊的部份分成三塊來看 上方為高光區域(最亮)、左下正常偏亮、右下稍微偏暗。於是你應該不會覺得這個方塊只是一個「平面上的六邊形」吧?
  • DC可以看著螢幕直接調整曝光補償,花些時間調整觀察看看,不用按下快門,就能有收穫。(單眼可以用LV)







光影漸變範例


  • 你可以看出上方是主要的亮部(明亮區域)。透過明暗稍微不同,以及麵線羹折射光線產生過度曝光勾邊的效果,可以感覺得到上方有一塊麵線是突起的。
  • 小結:


光影的透視,建立在能觀察光影變化(起碼要分別得出明暗區域)以及準確的曝光技術之上。花爸我自認曝光技術只能說混得過去,所以不敢妄寫測光、曝光,大家就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


2.細節
這邊會提三件事:什麼是細節、失去細節、細節保留。我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細節,或者常常聽人說細節都不見了。花爸我也曾困惑了許久。(沒辦法,資質差)


2-1什麼是細節

範例1


  • 暗夜室內拍煮熟蛋黃一向都是我最大的罩門。從正上方看下來,蛋黃上方不是一整個色塊,你可以感覺得到有些細紋。
  • 這些細紋、光影、就是so called細節。回到畫面正中間,這裡的蛋黃是不是就比較難辨認出特色了呢?細節就少了些。





範例2


  • 範例1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我們來張對照組。
  • 從範例2的圖你可以發現蛋黃的細紋、光影漸變保留的比較多一些;蛋白部份就更加明顯了,連切紋都顯現出來。這些就是所謂的細節。
  • 細節就是這樣,感覺很像在講廢話,但是偏偏我們常常會忽略他。於是,接著介紹失去細節。






2-2 失去細節

範例1


  • 6月底,空氣君若有似無的給了我立體感課題,隔天我就嘗試拍下這張食記照片。
  • 你可以發現畫面中最上方那塊雞捲的切面,根本就是死白一片。更慘的是畫面下方那塊跑出景深,一樣失去細節
  • 擁有大量細節的部份竟然是粗糙的雞捲皮。這並不是我的本意,所以我把他歸類在失去細節這類。





範例2


  • 先假設我的主題設定是方塊,那方塊左側死黑一片,就沒有表達出我要的細節了。




小結:
範例1主要是表達散景(景深控制)、過度曝光的區域,兩種都會失去細節;範例二則是表達曝光不足也會失去細節。


2-3 細節保留
你想傳達的主題,就是該保留細節的地方。

範例1


  • 這張我想表達的是醬料沾附其上的厚重感以及脆薯誘人的脆皮
  • 於是我讓脆皮保留了細節(紋路)。醬料白色部份雖然死白失去細節,但是那不重要,因為醬料左方保留下來的陰影、以及左上方保留稍微帶點橘黃的感覺,傳達了醬料的厚度感。







範例2


  • 花是我要傳達的主題。白花花辦上很容易因為過度曝光而喪失細節,讓他變成死白一片。
  • 雖然這張不算完美,不過應該可以多少感覺到花瓣上的紋路以及色調過渡的感覺。
  • BTW,我恨花瓣上的影子…




2-3 亮調還是暗調

範例1


  • 一個完美曝光的畫面,會有一個曝光正常的區域,就叫做中間調。或者,有人叫它關鍵基調
  • 中間調都偏亮,那整體就會呈現明亮感。例如範例1
  • 一般而言,拍食記、拍人,這種最討喜。不知道跟人類知覺的趨光性有沒有關係?XD





範例2


  • 有些時候,偏亮調會讓細節因為過度曝光而離你而去。我認為這樣很可惜,所以別被知覺的趨光性支配了你。
  • 關鍵還是在於主題的確定。範例2中,雖然也是有過度曝光而炸掉的區域,但是已經盡可能降到最低,換來的是整體細節的呈現,質感也有到我設定的程度。





範例3


  • 你想拌著陽光吃這碗滷肉飯還是躲在陰暗死角獨自享用呢?
  • 先決定好拍攝主題是什麼,也就是關鍵基調所在,接下來是暗是亮,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範例4


  • 這張和範例3是同個場景,同樣的自然光。但是如果採取一樣的曝光、一樣亮調的感覺,可能我想傳達的主題就不會那麼明顯。這張主題是「媽的超油」







範例5


  • 別小看飯,飯是僅次於蛋黃之外,花爸我認為第二難拍的食物。
  •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飯也是很好拍得食物;因為它一粒粒凹凸不平,理論上你能找到許多的光影變化
  • 難就難在拍不拍得下來物體與光源之間的角度會影響到光影變化,試著移動你的相機找找看。花爸一向20秒內(其實應該更快)搞定一張食記照片,你一定也可以。







範例6


  • 很多人看不起食記照片,什麼隨便拍啦!不重要啊!是的,我是很隨便拍;但是我不認為他是不重要的照片。
  • 透過拍食記照片,我學會了一些以前沒想過或者不敢想的事情。例如大雨天拍照
  • 範例6這張是在高雄連日大雨(是穿雨衣都會溼的那種)之際拍下來的。
  • 我們常常聽到下雨不拍照或者很多人只記得什麼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的光線最好之類的教條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原理。久而久之,下意識就養成陽光不好不拍、陰天不拍、下雨天不拍,這種劃地自限的制約。豈不可惜?
  • 上面提到幾點幾點的陽光,不過就是在告訴你光源角度、強弱會影響光影漸變。而前面提過光影漸變會影響透視,於是乎你就會感覺到畫面死硬、沒立體感、顏色過深或者過淺。
  • 範例6是在大雨天藉著擴散的均勻日光,我找了一個被橫樑遮掩的室外座位,剛好略有光影變化的位置坐下用餐拍了它。





  • 這不是範例,只是因為這篇寫太久,肚子餓了。





  • 這是一張失敗的照片(鬼影),但是我很開心紀錄了當下日後可以回憶。
  • 這篇用意絕對不是建議你去記憶那些又臭又長的什麼鬼透視構圖,而是分享一些7月以來,是什麼東西導致了我食記照片的轉變。再次感謝空氣君給了這看似莫名其妙的課題。要記就記得拍照當下的喜悅吧!




延伸閱讀:

改變中的飲食紀實照片 立體感1. 前言



56篇慘烈的食記照片的故事 Part1. 不能打燈,20秒搞定



氾焦之手動極速對焦 上集 『先談景深』



那些鐵道貓教我的事- 閃燈請別直打



30萬人次,大感謝



本站未加入置入性行銷

1 則留言:

  1. "你想傳達的主題,就是該保留細節的地方"

    這句話寫的很棒啊~

    BTW

    我也認為飯很難拍

    回覆刪除

感謝你的留言。不論是:正面、負面、建議都非常好。
為了保護你留言的隱私,以及避免垃圾訊息,留言會經過審核後才公開。
若要私秘留言,請特別註明。

翻舊帳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