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1, 2011

這樣拍照、這樣想 二、陰影


案例四
「這樣拍照、這樣想」會是一系列自我對話式的文章。講述花爸我拍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緣由、想法。
他不是教學文,也無意狂妄以為能指導些什麼給點閱的網友,在此敘明。





上回提到明亮的討喜照片,這回來點不一樣的。

分析四

  • 有光就可攝影,逐光獵影。拍的不只是光,還包含「影」。
  • 這張照片大致上我區分成三個區域,主題是正中間的蒸肉圓,所以第3區是我優先測光對焦的區域。
  • 第2區曝光值相較之下又弱了一點;第1區則是最暗的區域。
  • 為什麼不讓區域1更亮呢?因為那區不重要,而且雜亂不好看。不如暗一些,順便增加空間感。


案例五

  • 這張算是我下意識常用的構圖。通常出現在食記斷面照。
  • 如果硬要說特色,大概就是立體感吧(雖然我覺的還好)。


分析五

  • 一樣是側逆光,避免影子映在主題上。
  • 你可以發現碗沿因為光線直射對比度極高;而其左方區域1則是陰影區域,相對曝光值就有了落差。
  • 立體感的來源有很多,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就是光與影。
  • 相同例子也出現在牛腱肉上,你可以發現左右兩邊相比,也是有細微的明暗差異。這就是立體感的來源。
  • 至於區域2啊,那其實是剛好有人坐在光源灑落下來的路徑上。如果你有發現那邊不自然,恭喜妳,眼力好。


案例六

  • 快要賣完家產了(笑)


分析六

  • 基本上就是案例五的延伸。
  • 區域1照例是陰影區域;區域2則是被人擋住的陰影區域;區域3你可以發現比起區域1亮了一點點但相較於直接被光線照射到的區域4還是微弱了一些。
  • 這樣的結果就是,區域4特別突出、明顯、吸睛。
  • 這張其實我是要拍麵的量很多,突出於湯面。重點放在區域4能否吸睛以及一貫對立體感的要求。


案例七

  • 記得前篇寫到如何讓整體明亮有下面這一段:
  • 「解決方式很多,主要方式有三:1.利用自然光源加上反光板補光在斜線以上區域;2.利用人造光源照亮斜線以上區域;3.利用RAW檔寬容度,局部改變曝光值。」


分析七

  • 區域1是陰影區。這天陽光相當強烈且接近頂光,這樣是很難拍出立體感的。整體容易因為過硬的光質而過於飽和反差極端大。或許你聽過反光板「補光」,不過外拍人像還有一種東西叫做「遮光板」。
  • 還記得分析五那個不自然的角落嗎?被別桌站起人士剛好遮光,一樣方式也可以拿來應用。
  • 我當然不是叫你拍個食記還拿遮光板,只是道理是相通的。你可以站起來自己充當遮光板,再利用LiveView翻轉螢幕拍攝。或者找個頂上有屋簷的區域,仔細觀察應該把物品放在哪?
  • 我自己基本上是後者的作法,因為我拍食記照片以快為特色。吃比較重要。



以上就是這一系列的第二篇,傳達的是想法而不是教條、樣本與公式。歡迎提出想法討論對話。


延伸閱讀:

這樣拍照、這樣想 一、討喜照片

156篇慘烈的食記照片的故事 Part1. 不能打燈,20秒搞定

改變中的飲食紀實照片 立體感2.簡介

你想要拍的,是什麼東西呢?

2010 照片的故事 我的攝影元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你的留言。不論是:正面、負面、建議都非常好。
為了保護你留言的隱私,以及避免垃圾訊息,留言會經過審核後才公開。
若要私秘留言,請特別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