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盒東西,裡面東西在台灣比較罕見。
▲開箱
- 錯了!這位大哥,我不是Nikon用戶啊!!
▲現身
- 總共三顆鏡頭。
- 後排的是Meyer Primagon 4.5/35(m42卡口)
- 前排左是Schneider Retina-Xenar 50/2.8;右邊是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35/2.8。
▲Meyer Primagon 4.5/35
- 白銀鏡頭,從下而上是景深尺、對焦環、光圈環。
- Meyer也是德鏡,後期被Pentacon收購,成為其鏡頭結構前身。(可參文末延伸閱讀)
- 只是既然已經有了CZJ Tessar 4.5/40,這根的磨合時間應該會被無限延期。
▲正面照
- 這顆生產的量很大,價錢不高。露天上竟然有賣家賣8000…我傻眼了。
▲側面照
- 整體握感紮實很好,可惜她真的不算小顆。大小直追現代定焦鏡。
- 同樣是四片結構,重量硬是比CZJ天賽40mm重了許多。
▲Schneider Retina-Xenar 50/2.8
- 今日的主角之一。年份:1961年2月
- Retina是柯達早期推出的底片相機,衍生型有超級多種,可以寫論文研究了…
- 有個特殊的卡口叫做Deckel mount,簡稱DKL。
▲比例尺
- 右邊是50元銅板,權充比例尺。
- 別懷疑,這真的是2.8/50的鏡頭,而且是for 35mm底片用的。
▲屁股
- 右邊一樣是50元銅板,權充比例尺。
- 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DKL的光圈撥桿不在屁股尾部。
▲厚度示意
- 左邊是50元銅板,權充比例尺。
- 好的,你已經見過真.餅乾鏡了。
- Xenar就是Schneider的天賽結構名稱。用的鏡片少,所以可以縮減體積。
- 但是一樣會面臨天賽本身光圈上的限制:只適合做到f/2.8。
- 於是同樣焦段(50mm標頭),還有一根f/1.9的鏡頭。光圈大了一級,體積聽說大了5倍…
▲合照
- 接著要介紹的是真正的主角: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35/2.8
- 年份:1959
- 也就是畫面左邊那個醜醜盒子裡的東西。
- 前方的鏡頭蓋,直徑為5公分,權充比例尺。
▲現身
- DKL的鏡頭沒什麼鏡頭前蓋尾蓋,就是這種盒裝。底座基本上仿造卡口,可以旋上固定。
- 左方為直徑5公分之鏡頭蓋,權充比例尺。
▲把玩
- 雖然體型略比2.8/50Xenar大了一點,但也還是名符其實的餅乾鏡。
- 眼尖的你可能發現了,「光圈環咧」?還有那兩個小紅點是什麼?
▲光圈撥桿
- DKL鏡頭沒有光圈環。取而代之的是靠著機身上的機械結構,調整光圈。
- 畫面下方,你可以看見光圈撥桿。
- 或許攝影知識豐富的你已經想到了f值定義。然後能想像不同口徑之下,要在一樣光圈環行程中,做出各式鏡頭的驚人工藝。
- 回到那兩個小紅點,是的你猜到了,他是「景深尺」;但是撥動光圈撥桿的時候「不會連動」…
▲景深尺撥桿
- 在光圈撥桿的相對位置上,還有一個景深尺撥桿。裝上機身,就會和光圈環連動。
▲景深尺
- 你可以看見現在光圈開在f/22,景深範圍大約是4英呎~無限遠。
▲景深尺動了
- 接下來光圈轉到f/2.8,你可以發現小紅點(景深尺)移動了。
- 你不需要再去對一堆線條、一堆顏色,很直觀的就能觀察景深尺。
- 至於光圈環的部份,DSLR則可以透過轉接環的方式轉接上。
- 比較特別的是,不同於m42,DKL鏡頭即使在nikon機身上也可以對焦到無限遠。
- 部份鏡頭轉接到Canon則會打反光板。
▲拆鏡機制
- 圖的下方,有一個突出的桿子。壓下去就可以拆卸鏡頭。有點容易誤觸,請小心。
- 另畫面中間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在鏡身上),那是對焦環。
▲合照
- 拿反的Iphone3G,以及16-105也一起亂入。
- 接下來就放幾張入手當天拍得照片。
- 說在前頭的是,老鏡需要一段時間拍攝磨合,所以這篇照片絕對不是
- 這鏡頭的實力展現;只能看個大概。
▲街景
- 根據我師父所言:
- 「真水無香:Schneider的別稱,主要指其高解析度、階調細膩、色彩真實的成像風格。」
- 有時候太真實的還原現場,可能會讓人覺得普通。尤其是空氣這麼差的時候。
-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濃郁,可能得找別家的鏡頭。
▲立體感測試
- 一樣是平行於牆面拍攝,你是不是也覺得這立體感很強烈呢?
- 不需要大光圈散景剝離背景,一樣可以呈現立體感。
▲前中後景
- 只有中間下方的前景在景深內,中景、後景其實都已是景深外了。
- 觀察的點大約是中間吧台上,木柱裝飾、以及茶葉罐的質感還原。
- 還有延伸往右下的中景散景與後景散景之間不同程度層次差異。
▲開放光圈
- 排除我眼殘對不到焦的成份,開放光圈的表現已經相當優秀了。
- 我刻意找了很遠的背景來測試。
- 你可以看見上方背景的國畫鮮花圖,出現了相對紊亂的散景。雖然不會出現漩渦散景,但顯然這管也是要慎選背景。
- 比較特別的是背景亮光變成了圓圈圈的方式呈現,底下有縮光圈到f/5.6的對照圖:
▲f/5.6
▲開放光圈again
- 一樣是開放光圈,這次背景雖亂但是數大塊物體,散起來就是不同的感覺,比較不會雜亂。
▲色彩還原
- 一樣,還是開放光圈。如果開放光圈都能優異還原,其他光圈只會更驚豔。
- 你可以看看壹週刊上的顏色,跟你印象中的是不是一樣。
▲招財貓
- 這是友人第一次MF拍下,我也不知道他想拍什麼?不過,我覺得這陶瓷招財貓的質感也有細膩還原到。
▲重機
- 拍車、拍烤漆、拍金屬、拍油潤感。
- 可惜我找不太到這種東西給我拍 Orz
▲近頂光
- 接近頂光(可看地上影子)
- 你可以看見車上細膩的光影變化。
- 右邊龍頭的塑膠感也忠實地還原了。
▲人像
- 就…當天只有這種人像可以拍。
- 這個立體感,我很滿意。
▲解像力測試
- 雖然我的A330是一台只有千萬畫素的相機,封印了老鏡,不過還是可以測試一下。
- 這是一個氾焦的場景。正午拍攝。接下來將裁切中左、中右兩塊區域。
▲右(近景)
▲左(遠景)
- 你可以看見,屋棚內的暗部,細節依然充足。
- Schneider基本上全都是高解析度的鏡頭。
▲樓頂拍花
- 我不知道那黃花是什麼名字。我只知道如果依照一般全區曝光,他一定會炸。
- 紅葉、黃花,都能忠實還原眼見。
▲紫花
- 紫色其實也是相當不好拍得顏色。
- 底片時代,Schneider鏡頭對紫色的渲染是相當有名的。甚至有「施耐德紫」的美譽。
- 你可以發現清淡之中,正黃色的小花還是很搶眼。
- 老德國鏡頭多半會對正紅、藍、黃做特化,表現通常都不會太差。
▲抗曜
- 不知道是不是我錯覺,這根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35/2.8的抗曜表現似乎比Carl Zeiss Jena 4.5/40 Tessar強。
- 縮光圈到f/11了,還是不容易拍出整片的白翳感。反而是太陽星芒先跑了出來。
▲合體
- Sonyα330的光學觀景窗真的是無敵小,要碰老鏡的人,請先了解一下OVF。五面鏡和五菱鏡就是有差…
- 用全幅除了能解放廣角之外,也可以發揮老鏡驚人解像力。可惜我沒這種東西。 (默
▲加拿大郵政
- 同樣的東西,加拿大寄出的郵資就是貴很多。竟然要35美金。
- 有些人喜歡重口味:高對比、高飽和;有些人喜歡還原真實。
- 這沒有是非對錯存在。偶爾吃點味精,雖然吃不到食物原味,但的確頗能引發食慾;不過味精總不能天天吃吧?我比較喜歡自然細膩還原能力強的老鏡。Schneider m42鏡頭的價格,在國外網拍早就高於台灣很紅的Carl Zeiss Jena。
- 這兩顆 DKL鏡頭,巧奪天工的精美工藝,光是拿在手上,就已經能讓攝影迷感動了。能擁有他們,我很開心。如果能來個
眾神珠戒就更完美了(無誤。 - 以上就是初碰DKL不精準的開箱文,感謝各位點閱。
延伸閱讀:
老鏡轉接大哉問by 空氣
有關Meyer
dkl mount的鏡頭列表 遽聞部份有誤,挖坑給自己跳(無誤
與E.Ludwig 2.9/50短暫邂逅
古鏡觀止 Carl Zeiss Jena Tessar 4.5/40
2010 照片的故事 我的攝影元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你的留言。不論是:正面、負面、建議都非常好。
為了保護你留言的隱私,以及避免垃圾訊息,留言會經過審核後才公開。
若要私秘留言,請特別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