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8, 2009

睡覺人麵包十號-全麥奶油葡萄乾麵包


全麥奶油葡萄乾麵包


配好料之後,從攪拌到烘培好,一共是三小時零五分鐘。


他是個有份量的大傢伙。總重應該是四百多公克逼近五百公克。但是他的體積卻不大!
如果我油加多一點,表皮就會變得與馬克先生類似。(這顆表皮堅硬如法國麵包)

如果你以為這樣裡面就會乾掉,那就錯囉。

他可是非常有彈性又柔軟綿密的。

睡包十號最特別的風味來自於嚴選葡萄乾。

在表皮的葡萄乾,因為高溫烘焙之故,會變得比較硬口,且味道呈現微酸、微苦的成人風味。
而內部的葡萄乾,則呈現溼潤香甜的絕佳狀態。

睡包十號,Sabina說可以拿去賣了。定價50元。
我提醒她,跟這顆同重的馬克先生麵包是100+;我這顆應該也可以賣到70左右。

計算一下成本嗎?
全麥麵粉、麵粉、鹽、糖、酵母、牛奶、麵團改良劑、葡萄乾、奶油
→2+5+0.5+1+0.5+22+1+5+5=42
牛奶是應急買得小包裝,如果換成家庭號,成本可以大降。其實也可以用幾乎不用錢的水替代,那成本只有
20元。當然,這沒有計算一個小時的烘焙成本。

一顆成本不到30元的麵包,店面可以賣到100+
有沒有人想要下單啊,我賺成本的一倍就好。( ̄▽ ̄#)﹏﹏

慢速同步閃燈、後簾同步、前簾同步

原文發表於PTT DC版 PTT版本 →http://ppt.cc/a(ZV

                  ……順便解釋一下或許你聽過的一句話:
                「快門決定背景亮度、光圈決定主體亮度」通常是常在
                打閃才會用上。

一、複習
                  先前提過,基於快門結構的限制有了同步快門速度的
                概念。比同步快門低,就是廣義的「慢速快門」。這中
                間包含了前簾同步、後簾同步。一般俗稱的慢速快門,
                指的是前簾同步;後簾同步則直接稱後簾同步。

二、為什麼要慢速同步
     -什麼叫做快門決定背景(環境)亮度

                圖示:
                  閃光燈發光 → 發光結束 →  一段時間

                   
                    先紀錄到閃光燈照明部份;後紀錄到非閃光燈照明部份                               
                                                                         
        所以你可以發現,慢速快門吃到兩種照明部份;而同步快門則純吃閃燈照明。
        差別在哪?請問你的閃燈是太陽還是月亮呢?照射範圍、亮度都有限吧?  
        很難單靠閃光燈就讓整個環境獲得足夠曝光。例如:夜間想帶景的合照。  
                                                                         
        所以,你必須在閃燈發光完之後,多讓感光晶片收錄資訊一段時間。
                                                                         
        http://tinyurl.com/6y3g345 這是背景環境,1/25秒。也就是說,打
        燈要帶景(這種亮度),至少要1/25秒。如果我開閃燈,設定1/60秒  
        那背景可能會降低一檔的亮度。                                      
                                                                         
        http://tinyurl.com/3z5ocem 同樣的秒數:1/25秒。你發現背景OK但是  
        人亮了起來。(會太亮是因為我沒作閃燈補償控制)                  
                                                                       
        而這張圖又導出一件事:閃燈的色溫與現場環境色溫不一致。以閃燈為    
        準的白平衡管控,背景很容易出現暖黃或者藍調的結果。                
                                                                         
        另外一個小提醒:由於慢速同步記錄下的不只閃燈發光,還包含那一段  
                        時間環境提供的光源,所以如果兩者有重疊的區域,
                        則容易過曝喪失細節。                            
                                                                         
        我想講到這邊,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別人說:「快門決定背景」
        不會太難,只是大家懶得理解,直接用背的。                      
                                                                         
三、前簾、後簾同步的差異:                                              
                                                                         
        複習一下                                                          
                1.前簾同步  前簾到達時閃燈發光。                          
                            數位相機沒簾幕→打開快門立即發光            
                2.後簾同步  後簾移動前閃燈發光                            
                                                                         
        圖示:                                                            
                1.前簾同步                                                
                                                                         
                  ─────→ 被攝物移動方向                            
                  ○○○○○ 被攝體                                    
                                                                       
                  被攝體進入畫面按下快門、閃燈發光。(黃色圓點)          
                  慢速快門的關係,閃燈發光結束後,仍會紀錄到被攝
                  物移動(空心圓)                                      
                  於是,其實快門結束,隱約可以發現淡淡影像殘留。

                  把上面想像成車軌吧!你會發現車會在進入的時候被你凍結,慘的是
                車燈等一切會發光的東西,會拉出長長一條光影在你的「前方」。
                導致車子倒著開的畫面。

                  這種我沒拍,不過網路有一張圖可供參考: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15/804/ceh6ARDT4u6.jpg

                2.後簾同步

                  ─────→ 被攝物移動方向
                  ○○○○○ 被攝體

                  被攝體進入畫面按下快門、閃燈不發光。
                  仍然會紀錄到被攝物移動(空心圓),殘留淡淡影像。
                  快門結束前一剎那閃燈發光(黃色圓)。留下充分照明
                  的被攝體。假如有會發光造成光跡的東西,那就會出現
                  在運動方向的後面,出現正常的畫面。


                兩種都是慢速快門,但是效果有差,這樣敘述不知可否?




直出的處女情節與萬惡的後製?

  1. 亂象
    不知道從什麼時後開始,攝影人喜歡在照片後面加上一句:「直出、僅銳化、無後製
    又或者是:「我比較喜歡自然點的色調、不輕易碰後製」…這兩種說法根本就是大誤會。

    第一句的邏輯與心態大致上是「顯示自己技術與能力,以及排斥修正照片的處女情節」;第二句則認為「後製會失真」或者,後製太費時間,拍照不用這麼麻煩。
什麼是後製
  • 現在我們說得後製,以前底片時代叫做暗房作業。不同的沖洗方式、會讓照片有完全不一樣的呈現產生。利用沖洗照片的技術,多少修正最後成果,就是所謂的暗房技術。目的很簡單,為的就是讓「最後成果符合自己期待」
  • 而數位時代的現在,則是利用電腦軟體,修正照片電子檔。目的還是一致:「讓最後成果符合自己期待」
前製、後製
  • 如果你從修正照片就是罪惡的角度來看,別忘了機身上就可以設定飽和、對比、銳利。這些一樣都是「修正照片」
  • 還記得開頭的第二句話嗎?「我比較喜歡自然點的色調、不輕易碰後製」我不願透露他是誰,不過從他的exif可以看出他在GRD3機身上已經動過顏色設定的部份。除了顯示他完全不懂箇中含意之外,你還會說這是自然嗎?
  1. 我的看法
    我沒有處女情節,更不排斥前製、後製。拍照,不就是為了拍下一張自己能滿意的照片?能讓他變得更好,何嘗不可?只要不是天馬行空「無中生有」,我都能接受。

    或許你會覺得後製花時間,那可能是你選錯了軟體。坊間有些軟體可以批次,一次性處理,哪裡慢了?反觀前製(包含白平衡設定),那才真的是要當場瞬間就設定好,難上加難,花爸我完全放棄。於是乖乖拍RAW,紀錄下所有原始的資訊,回家微調。

    後製、前製都不是罪,不要妖魔化它們。也別因為不懂而擺出自命清高、非我族類的姿態。

推薦相機

一、有關於推薦相機

  • 買相機不是比賽推文(回應意見)誰多別人說屎好吃你也不需要真的去體驗
  • 花爸我給的建議是,先「確認自己的需求」。這種內省最簡單,也最難的。此處需求指的很多層面,依序排列出來,就會嚴重影響最後購買的選擇。



可能的參考因素有:


  1. 畫質
    請注意感光元件大小,越大者畫質越好。是故,單眼(全幅或APSC)畫質贏m4/3系統,也樂勝小DC。越是極端環境(微光),差異會越明顯。
  2. 預算
    或許你很難相信,但是單眼也有賣的比DC便宜的。GRD系列一上市定價大約都是2萬起,而花爸使用的Sonyα330kit組一上市2萬有找。小DC的價位從3千至3萬都有。
  3. 操控空間(傻瓜或手動)
    有些人拍照只想按快門傻瓜就好;也有人希望有完整的手動模式可供日後深入攝影之用。
  4. 便利性(大小)
    單眼(FF、APSC)>NEX、 m4/3系統+定焦餅乾鏡(如GF1、2、EP1、2、NEX)≒高階DC(LX5、GRD3)>隨身DC(s90、F200exr)
  5. 品牌偏好
    在單眼的領域,Nikon、Canon是主流。Sony是第三大廠,但是卻被投射不少異樣眼光。
    購買兩大廠之外相機的時候,沒有愛沒有品牌偏好,可能就比較難下手了。
  6. 目的
    拍運動(高iso、長焦)、拍狗拍貓(對焦快、快門遲滯短)、拍風景(廣角)、拍靜物、拍食物(最短對焦距離、白平衡)、拍人(微笑快門、臉部對焦、對焦精準度)、夜拍(抑噪能力、感光元件大小),所需要的設定略有不同,最後適合的相機也會不同。基於成本考量,不會有一台相機可以包山包海讓你拍爽爽的。
升級空間(單眼鏡頭)
  • 或許你會聽說Nikon、Canon鏡頭多,比較能升級。花爸我必須潑你冷水,修正一下這個說法。
  • 如果你花不下3萬買鏡頭,其實最後多半都是買第三方廠牌(sigma、tamron)來升級。這種時候,原廠支援性高、升級空間大的說法就要打折扣了。因為你很可能無法忍痛花下這筆升級費。
  • 3萬以下鏡頭跟3萬以上,原廠頂級鏡頭(L鏡、N鍍膜、蔡頭)差很多嗎?是的有差。
  • 只是這種差異,不是你投資多一倍的錢,就提昇一倍的效果。
  1. 色彩特性
    小DC上每台都會略有差異,品牌特徵其實並沒有如同單眼世界來的明顯。以下介紹單眼界各廠色彩特性
    Nikon:輪廓邊緣高對比,於是整體成像「最是銳利」。黃中帶綠、綠中帶黃,針對這兩色,會有色偏的情況發生。整體成像走得是高對比路線,飽和度則視鏡頭、機身設定略有差異。
    Canon:低對比,畫面相對平整,略帶點粉色感,拍人討喜。一樣有色偏的問題。
    Sony:低對比,整體成像偏冷(藍),拍出來相當接近眼睛所見,不討喜。
    Olympus:豔麗,尤其是藍色。喜歡拍藍天白雲,可以考慮之。
    Fujifilm:早期採用supperCCD的時代,顏色飽和度高,豔麗討喜不失自然。
    Pentax:單眼鏡頭部份,強調的是鍍膜逆光時候的表現。整體色彩呈現上,華麗對比也高。
  2. 二手流通
    越多人用的廠牌、機器,他就有越大的二手市場。相對保值之餘,不用擔心找不到買家脫手。
  3. 紀錄格式
    有些相機只能拍攝經過壓縮(意味著畫質會受損)的JPG檔;有些則能拍未經壓縮的原始資訊RAW檔(ARW、NEF)。





  • 會影響的因素當然不只這些,這只是舉例。提出這些,是希望給網友「內省」過程中一個思考的方向。將所有在意的因素排列之後,適合你的相機就呼之欲出囉。
  • 在我挑選相機之際,首先考量的是畫質,其次是預算。於是我刪去了小DC(包含GRD3這類)鎖定單眼。預算考量之下,選擇了索尼(這廠所有產品就只有單眼便宜)。



小提醒:
網路上的相片,多半有經過壓縮、後製。充其量只能說這台可以拍成這樣,而不是「你也能拍成這樣」。